欢迎来到新媒体资讯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纪通报 >>正文

关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核评估的公示 -- 公示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5-09-17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关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复核评估的公示

   

   

  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及复核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厅组织开展对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核评估工作。现按规定公示如下:

  一、通过复核评估单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

  二、公示日期: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5日

  三、公示期间,接受对以上单位来信、来访等问题反映。我们对来信、来访者的姓名和单位严格保密。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 强

  电话:0898-65236079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海南省生态环境厅1004室

  邮政编码:570203

  电子邮件:hainanstb@126.com

   

  附件: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情况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9月1日

   

   

   

   

   

   

   

   

   

  附件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创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王下乡是地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角霸王岭腹地的纯黎族乡镇,东临白沙县,西靠东方市俄贤岭,南与乐东县交界,北接七叉镇,距离县城52公里。地貌类型为山地,区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全县区域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乡镇,也是目前海南黎族特色金字形茅草屋保存最完整的乡镇。王下乡下辖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812户,3378人。2018年底,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启了“蝶变”之旅。2019年开始,昌江县委县政府依托王下乡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和保存完整的黎族文化优势,谋划实施了“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项目、大力发展橡胶等传统种植产业和草豆蔻等林下经济产业,以实际行动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路径。

  二、经验做法

  (一)突出顶层设计,精心绘制“中国第一黎乡”蓝图

  一是高位谋划科学决策。昌江县委、县政府立足建设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的总体目标,依托王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任务,研究提出建设“中国第一黎乡”的目标定位,明晰打造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的实现路径。二是坚持统一规划编制。依照“多规合一”改革思路,结合《昌江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昌江黎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打造全国全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标杆为目标,高标准编制《王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方案》《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策划方案》《昌江黎族自治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实施方案》,将全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一体化布局,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三是突出“两就两化”原则。在“黎花里”文旅小镇规划建设中,依照“两就两化”和“三护五变”工作思路,就地取景、就地取材,不乱拆迁也不乱造景,注重村民生活旅游化、村民生活场景景区化,保护好各村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真的民风民俗,实现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变文创产品。

  (二)实施高标准建设,匠心打造乡村振兴的王下样板

  一是创新采样EPC+O模式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023年王下乡采用“EPC+O”模式实施建设王下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含霸王岭驿站改造等12个子项目),投资6048.18万元。“EPC+O”模式以运营为核心,根据项目定位和市场需求明确运营端,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全部围绕运营端进行,保证项目建成后全面满足运营需求,有效避免投资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也能跟运营实际要求相衔接,实现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的多方共赢。二是精耕细作打造精品景区。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对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分阶段梯度推进,抓点连线扩面,逐步推动王下乡全域景区化、景点精品化。稳步推进三派村美丽乡村建设、大炎新村美丽乡村建设、洪水俄力村美丽乡村建设、钱铁村美丽乡村建设。采样“政府+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浪悦黎奢”、“黎奢·时光里”主题民宿,并带动“黎山麓”驿站、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浪悦酒吧、浪悦咖啡驿站等消费项目纷纷落户,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要素聚集,辐射带动群众开设11家民宿,10家农家乐,进一步提升王下乡旅客接待能力。

  (三)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拓宽“两山”理论转化路径

  一是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村集体+市场运作”的合作模式,积极盘活集体资金资产,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合作共赢。通过“土地入股”模式,以浪论村24.6亩、洪水村16.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企业打造特色民宿,由企业负责项目规划、投资运营、日常管理等,村集体获得30%的经营利润收益。引进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与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合作公司,共同推进产业发展项目。二是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做足生态文章,把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壮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槟榔3562亩、橡胶15668亩、在橡胶林套种南药、草豆蔻。草豆蔻产业以“政府+基层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科研院所+村民”的合作模式,形成了政府安排产业资金,基层党组织做好引导动员,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监督管理,企业负责加工销售、品牌包装,科研院所负责技术培训、产口推荐,村民负责种植管护的科学流程。2021-2022年,王下乡共种植草豆蔻20.2万株,约2000亩,2024年逐步产生效益;培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以“黎花里”文旅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开发“黎花三里游”精品路线。

  (四)健全生态保护机制,释放“两山”基地生态红利

  一是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王下乡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林长,乡、村两级负责人为责任人的林长护林责任体系。推行山林防护网格化管理,聘用8名生态护林员,组建村民组成的联防队伍,全天候巡山护林。与全乡村委会、村民签订山林管护合同,推动实现全民守林、全民护林,杜绝了乱采乱伐、偷猎偷采行为。二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补偿,出台《关于王下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2万余亩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对王下乡全部村民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提高补偿金标准至每年840元/人。有效推动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不足60%上升到98%。2020年,王下乡三派村、大炎村、洪水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原文链接:http://hnsthb.hainan.gov.cn/xxgk/0400/tzgg_gs/202509/t20250901_39224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新媒体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