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大比武的通知--环境监测
时间:2025-09-17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总工会
关于举办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大比武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总工会,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造就一批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本领高强的生态环境监测人才,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根据开展2025年“建功自贸港·劳动筑梦想”2025年海南省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重点赛事的相关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总工会共同举办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监测队伍,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监测支撑。
二、大比武名称和项目
(一)名称: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
(二)项目:污染源监测、辐射监测三、组织机构
本次大比武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总工会共同主办,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承办。由主办单位成立大比武活动组委会及办公室(附件1),组建专家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负责大比武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大比武活动的各项技术工作;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大比武活动全过程的公正性进行监督。
四、大比武方式和内容
本次大比武设污染源监测和辐射监测两个项目。污染源监测项目包括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操作和实验室分析三部分,辐射监测项目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现场操作、实验室分析以分组形式进行,所需的监测分析仪器、设备由各参赛代表队自行携带和管理,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2。
五、报名条件及组队规则
(一)报名条件
1.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监测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等。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须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或者SNAS),在本省注册并从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一年以上。参赛机构近三年经营管理活动中无违法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参赛人员须在本机构工作满三个月以上(截至2025年5月31日),且近三年无违规、违纪和违法不良记录。
2.各市、县及自治县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监测机构应申报2个竞赛项目;其他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申报1-2个竞赛项目。(二)组队规则
各参赛单位须组建1支代表队,每队配备领队1名,参赛选手2或4名(根据申报项目确定)。
污染源监测项目:每队需选派2名选手参加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操作、实验室分析。
辐射监测项目:每队需选派2名选手参加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操作。
六、奖励办法
大比武活动设个人奖项、团体奖项。以下为初步拟定奖励数量,最终奖励数量将根据实际参赛单位和人员数量进行调整。
(一)个人奖。污染源监测项目:“个人一等奖”2名,“个人二等奖”3名,“个人三等奖”4名,共奖励9名人员。辐射监测项目:“个人一等奖”1名,“个人二等奖”2名,“个人三等奖”3名,共奖励6名人员。对个人赛第一名且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优先推荐参加海南五一劳动奖章评选活动。对获奖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奖金。
(二)团体奖。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共奖励6支队伍。对获奖团体颁发荣誉证书、奖杯。
七、其他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大比武活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掀起学习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钻研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新高潮,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各参赛单位要将大比武活动与日常监测工作、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结合起来,在不影响日常监测工作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参赛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参赛单位和选手要坚持诚信监测,严格遵守各项目竞赛纪律。对竞赛作弊造假行为,一经核实,立即取消选手及所在单位竞赛资格。
(四)本次大比武活动承办单位协助提供实验场地、外接电源供给、洗涤用水、废液桶等,参赛单位须自带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器皿量器、纯水、试剂材料、记录、标签、计算器等其他物资。
(五)大比武活动拟定于2025年8月中下旬在海口举办,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请各参赛单位于2025年7月10日前将报名表(见附件3)通过海政通或邮箱(hnjiancechu@163.com)报送至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
附件:1.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组委会成员名单 2.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实施方案 3.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报名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总工会 2025年6月20日 (联系人:柯维华;联系方式:65313709)(此件主动公开)
原文链接:http://hnsthb.hainan.gov.cn/xxgk/0200/0202/hjywgl/hjjc1/202506/t20250624_38850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